top of page

模块化申请文书写作法是什么?为什么几乎没人谈论它?

  • 作家相片: Daniel Miller
    Daniel Miller
  • 6月2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学生打开一份 Google 文档,试图回答一个最难写好的问题:

你是谁,为什么大学应该在意你?

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自己的故事,才能让它听起来真诚、有力、而且令人关注。更糟的是,很多学生拿到的却是一份填空式的写作模板,或者是来自某些流水线文书机构的高度修饰、千篇一律的格式。通常长这样:

“从小以来,我就一直热爱[某个科目或活动]。有一天,我遇到了[某个挑战],从中我学到了[某个价值观],现在我希望在[某大学]学习[某专业]。”

如今的大学招生办公室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纸面条件优秀”的申请者。对于顶尖院校来说,真正区分被录取者和差一点被录取者的,往往不是 GPA 或 SAT 分数,而是声音,是洞察力,是那份真实。

招生官不只是想知道:“这个学生会不会写作?”他们真正想问的是:

  • 这位分数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 他们是否有自我认知?

  • 他们能为我们的校园带来真实而有温度的东西吗?

遗憾的是,很多学生注定无法通过这道“考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故事可讲,而是因为他们被塞给了一个把灵魂抽空的写作公式。

模板的陷阱

如今,大多数学生的文书写作指导来自两个途径之一:

  1. 一种是面向大众的升学顾问公司,他们会发给学生一份所谓“成功范文结构”的幻灯片,再配上一些模糊不清的“要真诚”写作建议。

  2. 另一种是尽职却身心俱疲的学校辅导老师,他们根本没有时间逐个学生地坐下来,从零开始打磨一篇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文书。

这两类人都出于好意,但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这个职责,去帮助学生写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文书。

相反,学生们被引导进入早已设定好的套路。他们被告知要写领导力、抗压能力,或者学术好奇心——哪怕这些并不是最能代表他们自身的故事。结果呢?文书看起来光鲜整齐,却毫无个性。说的全是学生以为招生官想听的话。

但令人不安的真相是:招生官早已看过这种文书成千上万遍,而且他们受过专门训练,会主动忽略这类文章。

他们几秒钟内就能识别出一篇“模板化”的文书。他们一眼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否被过度润色、集体讨论过,或者是为了“取悦”而设计的。在竞争激烈的学校,这种文书往往会直接被放进“不录取”那一堆——不是因为它写得差,而是因为它没有传达任何真实的信息。这种文书不仅让人记不住,甚至可能成为拖后腿的因素。因为在当今的招生体系中,文书常常是申请中唯一能让学生显得像“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产品”的部分。如果这部分读起来不够真诚,整份申请都会显得不那么可信。

那么,有没有别的选择?

最近我们一直在探索一个概念,我们称之为“模块化申请文书写作法”。我们认为,这是目前最强大却几乎无人提及的文书构建工具。

什么是模块化文书写作法?

与其把学生的人生硬塞进一种死板、千篇一律的模式里,模块化写作法更像是在搭建一个“有生命力”的结构——由一个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积木块”组成。可以把它想象成乐高:你不是从一个完成的城堡开始,而是先从一块块零件出发。每个模块都有独特的作用:一个情感抓手、一种视角的转变、一个具体行动的场景、一条领悟的经验、或者一个对未来的展望。这些模块可以按任何顺序起笔,再重新组合成一个既真实又完整的故事。

下面是每个模块的示例——不是用来照搬的模板,而是具有风格感的叙事方式,展现的是学生的性格、思维方式和表达声音。这些例子来自虚构的文书片段,但它们准确体现了我们在实际指导中帮助学生达到的写作层次:真诚、有洞察力,并具备顶尖竞争力。下面是它的运作方式:

模块 A:生动开场或瞬间画面——用感官细节、情绪张力或引人深思的片段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Example: Every morning at 6:47, the train passed the tennis courts behind our school. I used to race it from the corner of Elm and 5th, my laces half-tied, calculus notes flapping in one hand.
模块 B:背景或起点——提供恰到好处的背景信息,让故事的当下更有意义。
Example: For years, I thought I was just someone who liked things “neat”—my books in descending height, my shirts sorted by shade. But then I started organizing my dad’s hardware drawer by thread pitch and realized it wasn’t about neatness. It was about patterns, about logic. It was about design.
模块 C:思维或情感的转变——展现一个学生开始改变看法或感受的关键时刻。
Example: I used to believe that clarity came from answers. But after three months of building my own weather balloon and failing to get clean data, I started to realize that clarity can also come from better questions.
模块 D:具体实例或深入描写——聚焦于一个场景,展现学生的性格、投入程度或所面对的挑战。
Example: In the end, the robot could only turn left. We couldn’t fix it in time for the match, so I re-coded the path to loop through the maze in reverse. It wasn’t elegant, but it worked. The judges called it “eccentric.” We called it survival.
模块 E:更深的领悟或意义——拉远视角,这段经历让学生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有了怎样的认识?
Example: Most systems are imperfect. But if you understand the rules well enough, even a broken system can be navigated—sometimes by design, sometimes by improvisation.
模块 F:用行动展现而非直接说明——通过具体行为间接展现学生的核心品质或价值观,而不是直接说出来。
Example: The club’s first meeting drew four people, two of whom were only there for the snacks. I didn’t say much that day. I just watched who lingered after, who asked questions, who looked bored. By the third meeting, we had twelve people—and I’d quietly rearranged the agenda, split the tables into smaller groups, and assigned roles without calling them roles.
模块 G:呼应或回环——让故事形成闭环,回到开头的场景或意象,并用新的理解重新诠释它。
Example: I still watch the 6:47 train. I no longer run alongside it, but I time my tea steeping to its passing. It’s become a quiet checkpoint, a rhythm—not of urgency, but of presence.
模块 H:展望未来——向前看,这种思维方式将在大学以及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延续和发挥?
Example: I’m drawn to any space where ideas are taken seriously but not too seriously—where people are allowed to revise, to rethink, to change course. I want to study where curiosity is a shared ritual, not just a personal trait.

模块重组:在结构与故事之间取得平衡的系统模块化文书写作法的

强大之处,不仅在于它能帮助学生讲好一个故事,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重复使用的叙事架构——可以灵活调整、重组、重构一个核心经历,以适应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书写作需求。

在如今的大学申请环境下,学生往往要申请十几所甚至二十多所学校。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写一篇 Common App 的主文书,还要完成四篇 UC 系统的个人洞察题,以及一系列补充文书,比如“描述一次挑战”、“谈谈你所在的社群”、“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等等。 让学生感到压力巨大的,并不是他们没有故事可写,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高效地重复利用自己写过的内容,又不让它听起来重复、空洞或毫无新意。

这正是模块化结构展现战略优势的地方。学生无需为每一道题目都从零开始写起,而是可以先搭建一个充满张力的叙事“工具箱”,再根据不同题目灵活组合:突出不同的模块、删减某些部分、调整叙述顺序,使其适配多个语境。它是一套可量化、可重复使用的系统,同时又保留了足够的空间,让每一篇文章都能听起来真诚、独特、富有人格。

模块化文书写作法为何真正有效

模块化文书写作法同时解决了两个问题。

首先,每篇出色的大学文书都必须是真实的。它应该听起来像是由一个真实的人写成,而不是套用模板。文书要体现学生的声音,反映他们真实的价值观,并呈现他们独特的世界观。最优秀的文书,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但另一方面,大学提出的问题并非无穷无尽。事实上,大多数文书题目都集中在几个核心叙事类别中:成长、挑战、创造力、贡献、好奇心、身份认同或归属感。这些主题在 Common App、加州大学申请题和补充文书中反复出现。

模块化写作框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兼顾了这两种现实。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切实可用的结构——灵活、可调整且可重复使用——同时不牺牲原创性和真实感。它让学生能够有意图地写作,并且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重复利用自己故事的部分内容,而不会显得重复乏味。

它既不是僵化的公式,也不是一张空白的纸,而是一套帮助学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的系统。

当然,要善用这一方法仍需真正的技巧。比如选择哪个模块作为开篇,决定提供多少背景信息,以及理解哪种反思能够真正打动读者——这些都是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被教到的内容。

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 Foundry Writing,我们帮助学生将这一写作框架转化为个性化、有策略且极具吸引力的作品。无论是打磨主文书,还是应对多篇补充文书,如果您需要写作指导,我们都非常乐意提供帮助。

 
 
 

留言


在社群媒體上找到我們

  • Facebook
  • Threads
  • LinkedIn
  • Instagram

© 2024 由 Foundry 寫作和大學預科服務部版權所有。由Wix提供支援和保護

bottom of page